種植有機茶,就是保護生態
據茶葉專家介紹,有機茶園是有機肥料和農家肥栽培的茶園,被稱為世上最健康、最生態的茶園。茶園選擇在沒有塵土污染、沒有汽車尾氣、空氣清鮮霧水充沛、土壤成分經檢測后適合種植茶葉的地塊,用有機肥進行開溝施肥,并嚴格從茶園到茶杯實現全程自我監控的封閉式管理,讓茶香從茶園到茶杯。

有機茶的栽培難度很大:茶園要求為原始林地,生態好,遠離污染源,肥料只能選擇有機肥以及羊糞等農家肥。特別是茶園開發、茶樹栽培等過程,均須完全采取人工操作,排除機械化,因為機械車輛排放的尾氣會污染茶園大環境,影響有機茶葉品質。遠離塵囂的有機茶園,道路崎嶇難行,人力物力這些都需要金錢和時間去創造。有人笑老板腦子壞掉,這樣不都是增加成本嗎?但我想,就是要有這種“腦子壞掉”的人,這個地方才有機會發光。

為什么會那么重視環保,那么在意天然,寧可花費更多成本?
因為好的環境,保持有機化標準管理,它能凈化水土,產出好茶葉,造福一方。

有機,是保證,更是意識
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,自然資源日益減少,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,重視食品安全問題,更加喜愛無污染、高品質的產品。近年來,農業領導部門高度重視宣傳推廣優質農產品,加大生態有機茶基地建設。
有機茶發展態勢如星星之火,已成燎原之勢。我們是這世界的一分子,如果大家都去做覺得對的事因此變好了,那大家變好了世界當然也變好了。只是一開始可能看不太出來,無法丈量,但如果精致的去看,一定改變了,大家都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,這些有機生態型茶園及其周邊有樹、有花、有草,層層茶園一片翠綠,護林帶、滅蟲燈、黃色板,更為美麗的茶園增添色彩,猶如“綠色的金礦”。

讓每個喝茶的人都能夠喝得放心、喝得健康,這是好茶的首要條件。從善出發,為善最美。一開始,世界只好一點點,但你會好很多。愛自己,因此才有能力愛人類愛地球。

注:
有機農業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,當時美國農業部土地管理局局長King(金)途經日本到中國,他考察了中國農業數千年興盛不衰的經驗,并于1911年寫成了《四千年的農民》一書。書中指出;中國傳統農業長盛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國農民的勤勞、智慧和節儉,善于利用時間和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,并以人畜糞便和一切廢棄物、塘泥等還田培養地力。該書對英國植物病理學家Albert Howard(艾伯特霍華德)影響很大,于20世紀30年代初在《農業圣典》一書中提出了有機農業的思想。受Howard(霍華德)的影響,1940年美國的J.I. Rodal(羅達爾)買下了位于賓州庫茲鎮的一個有25.5hm2(25.5公頃)土地的農場,從事有機園藝的研究,1942年出版了《有機園藝和農作》(現名《有機園藝》),有機農業的實踐就從那時開始了。有機農業的思想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實踐,直到20世紀80年代,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才開始重視有機農業,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,有機農業的概念開始被廣泛地接受。有機農業從產生到快速發展與現代農業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分不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