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白日白天誰歇腳,云來云去本無心 。”

途經點頭鎮國華寺大門前,抬眼一瞧,便是這副對聯。北宋時期,這里原是一驛館,主要職能是接待宋代政府官員,為過往使客的食宿與交通工具提供方便。類似現代的招待所。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、給養等服務。后來也成為供行人喝茶休憩或親友遠行送別的地方。看到這副對聯,由此可以想象到當時在茶亭里大家喝茶休憩的場景。
聽村委會的顧主任說,觀洋亭,原叫“官洋亭”。大約建國后,改名為觀洋亭 。其中觀洋亭65號,便是芳茗公司茶葉精致加工和辦公的所在地址。

早在1968年以前,觀洋亭65號還是丘陵小山坡,海拔約40米左右,山坡上種有楊梅,柚子等果樹。1968年,為響應生產需求,觀洋生產大隊將丘陵小山坡整改為平整埕,工程耗費約5年左右 。小山坡夷為平地后,生產大隊試過水稻種植,由于灌溉水滲透地底下,無法儲水,沒有收成的水稻工程只能作罷。之后,由知青帶隊種植茶樹,發展茶業種植業,現在仍能看到那些老茶樹的聲影。待您來芳茗,周周帶您體驗高樹白茶采摘的樂趣。

顧主任說,在1976年,觀洋亭便有了茶葉初制加工廠,茶業成了觀洋村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。由于周周出生的晚,加上沒有采集到老照片,這里就暫不配圖了。
2000年,在外從事茶貿易十多年的BOSS葉認識到茶園源頭管理對茶葉品質的重要性,開始承包集體茶園,按出口標準管理。2003年,BOSS葉承包觀洋村集體茶園(楊府爺崗,天地崗,梅山崗,東方紅等茶基地),并遷廠至觀洋亭65號創辦茶葉精致加工廠。2006年,注冊茶業公司,名為福鼎市芳茗茶業有限公司。

后來發生的茶故事,待周周以后慢慢道來...

|